1975年4月18日,鐵七師這支“開路先鋒”接到了新的任務,從襄渝線出發(fā),第一個坐上開往青藏地區(qū)的軍列,開始了在青藏高原“生命禁區(qū)”的筑路征程。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衛(wèi)星影像圖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第三極”之稱,空氣稀薄,植被稀疏,含氧量在海平面70%以下。氣候高寒少雨,晝夜溫差大,太陽輻射較強,高原反應強烈。區(qū)域人煙稀少無人區(qū)面積廣袤,故而又被稱為“生命禁區(qū)”。千百年來,來自高原的農牧民都是沿著原始簡陋的商道與內地進行商貿交流,一條高原“天路”是無數(shù)代人魂牽夢縈的愿望。
然而,青藏鐵路海拔之高峻、環(huán)境之艱苦、技術之復雜、施工難度之大,在中國與世界鐵路史上實屬罕見,對建設者們帶來了嚴峻考驗。鐵七師負責修建連湖至南山口段(簡稱連南段)正線286.4公里。2萬名官兵勇于挑戰(zhàn)生命極限,在含氧量只有海平面70%、機械功率降低30%的情況下,以犧牲108位戰(zhàn)士、超過80%的戰(zhàn)士心電軸左偏的悲壯代價,修出了一條“云中鐵路”,創(chuàng)造了“萬丈橋梁跨鹽湖”的人間奇跡。
鹽湖筑路攻關連(張英智、周福榮 供圖)
察爾汗鹽湖位于青海省格爾木市,為古海洋經(jīng)青藏高原地殼變遷,被山峰分隔并逐漸萎縮、干涸而形成,是中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著名的內陸鹽湖之一。
當?shù)赜幸粋€傳說:很久以前,察爾汗遍地都是金銀珠寶,山神魔怪為爭奪財寶終年爭戰(zhàn)不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昆侖山深處的西王母得知后非常生氣,命司 水神放天水,把寶貝全都淹了。今天,鐵七師修建的鐵路穿湖而過,讓充滿“財 寶”的天路通向青藏高原!
在鹽湖上建鐵路,鐵七師從事的是一項前無古人的事業(yè)。察爾汗鹽湖自然環(huán)境極其惡劣,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風吹滿湖沙。太陽照射下,湖中高濃度的鹽堿氣體蒸發(fā),一身新衣服沒多久就被腐蝕得像紙一樣脆,毒氣熏蒸下,戰(zhàn)士們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眼睛紅腫,身上長疥瘡、流黃水……這里的風異常狂野,戰(zhàn)士們剛架起帳篷,夜里一陣狂風把三四頂帳篷連根拔起,兩個熟睡的戰(zhàn)士被裹在里面,像風箏似的飄上高空……這里的淡水是最寶貴的資源,戰(zhàn)士們用水要開汽車到50公里外的格爾木去拉,可謂滴水貴如油……
鹽湖運輸(張英智、周福榮 供圖)
鹽湖也給施工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湖面上是一層20至30厘米厚的堅固鹽蓋,鹽蓋下面有8種不同的地質結構,許多地段的鹽蓋下隱藏著大小各異的溶洞。還有一段5公里長的粉細沙震動液化地帶,結構松軟,一振動立刻變成一片泥沼。雖然鐵七師走南闖北、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從未見過這樣的局面。
鐵七師34團16連、19連和機械連,擔負著鹽湖路基施工任務。施工開始后,堅硬的鹽殼連推土機都啃不動,刀片朝地上一鏟,只留下一道白?。患哟篑R力,也只是留下一道深深的白印。如果采取爆破的方式,炸碎的鹽塊大小不一,經(jīng)推土機反復碾壓后還有鵝卵石大,無法滿足施工要求。為此,技術人員提出了噴灑鹵水,然后用推土機碾壓、一層層往上填的方案。
然而,鹽湖的“無頭風”強度達到六七級,而且東西南北輪流刮,戰(zhàn)士們抱起100米長、50毫米粗的鹵水管在風中噴灑,風刮鹵水滿天飛,鹽度大,腐蝕性強的鹵水粘上臉,臉發(fā)痛;粘上手,手就腫,帽子和衣服經(jīng)鹵水一淋,結上厚厚一層的白霜,硬邦邦的活像穿了身銀盔甲。有的戰(zhàn)士鞋里進了鹵水,腳被腐蝕得又紅又腫,他們一聲不吭,回去用清水洗洗,拿毛巾把腳裹起來,第二天照樣上工地。就是憑著這樣一股拼命精神,提前完成了第一段巖鹽路基的任務。
路基向前延伸,戰(zhàn)士們又碰到約13公里的巖鹽特堅地段,鋼釬打上去就像打在鋼板上滑來滑去。為此,黨支部發(fā)動全連動腦筋、想辦法,在技術設備不足的情況下自主研制了松土機,在堅硬鹽殼上先犁開一道道槽,然后再打眼放炮。盡管如此,施工仍然步履維艱。就在陷入僵局的時候,突然,有一天半夜下起雨來。哨兵喊醒連長,連長急忙集合好隊伍,一臺臺推土機像破浪的軍艦,迎著急風暴雨戰(zhàn)斗。高原上雨量很少,鹽湖下雨更是難得,戰(zhàn)士們說:“當年愚公移山感動了老天,今天鐵道兵修路感動了老天,這真是天賜良機,咱們可要抓住戰(zhàn)機啊。”就這樣,全連戰(zhàn)士搶時間、爭速度,連續(xù)激戰(zhàn)了7天7夜,把13公里長、幾十米寬的特堅巖鹽全部碾壓成碎粉末,又連續(xù)奮戰(zhàn),筑成路基。
為攻克粉細沙震動液化地帶的施工難題,鐵七師34團的官兵與科研部門一道,經(jīng)過反復試驗,摸索出了擠密砂樁加固、換填滲水土、排放承壓水及回填片石、礫砂、卵石等辦法,成功征服了地下溶洞和粉細沙震動液化地帶,解決了特殊路段的筑路問題。鐵七師官兵在相關單位協(xié)助下,連續(xù)奮戰(zhàn)10個月,打下砂樁5.7萬根,總進尺13.5萬延米,相當于15座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這些砂樁如擎天玉柱,支撐著湖面上的路基和鋼軌,創(chuàng)造了“萬丈橋梁跨鹽湖”的人間奇跡。
火車馳過察爾汗鹽湖(張英智、周福榮 供圖)
通過鐵七師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青藏鐵路建設施工任務,其中,機械連提前兩個半月完成了32公里長的鹽湖路基施工,16連被授予“鹽湖筑路攻關連”稱號。察爾汗鹽湖路基試驗工程先后榮獲鐵道部70年代優(yōu)秀設計二等獎、鐵道部優(yōu)質工程甲級獎、國家優(yōu)質工程銀質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鐵七師被譽為“高原筑路雄師”。
【編輯: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