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站在新建的鐵路面前,陳七華心中總會對我國鐵路事業(yè)取得的成就感到無比的驕傲。作為一名老鐵道兵,歲月沉淀了人生歷程,卻抹不平陳七華40多年來對鐵路事業(yè)的熱愛和奉獻。如今,那段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牢牢盤踞在他的記憶深處,經過歲月的洗滌越發(fā)清晰和明亮。
1979年,19歲的陳七華滿懷熱血和激情加入了鐵道兵隊伍。在經過3個月的新兵訓練后,他便被分配到了原89327部隊十七連。剛加入連隊不久,陳七華就趕上了“大干紅五月”活動。他和戰(zhàn)友們每天至少要工作12小時,就連吃飯都是炊事班按點送餐到工地,匆匆吃完便繼續(xù)埋頭干活?!拔覀兡莻€時代沒有什么先進的工具和科技,機械設備也不像現在這么多這么發(fā)達,打隧道、清石渣、打混凝土等全靠戰(zhàn)士們的雙手。我們耐心掘土,大把大把出力,一鍬一鍬地把渣石上到斗車里面,再拉去渣土場。”陳七華講道。
在連隊期間,他開過車、站過崗,沖過一線也守過后勤,參與了多地鐵路建設的重要任務。工作條件雖然十分艱苦,但鐵道兵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吃苦耐勞和愛崗敬業(yè)。他們以鐵路為榮、使命為責,從來無怨無悔,爭先恐后搶著干。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付出,不僅是為了完成一個工程和任務,更是為了實現祖國發(fā)展的宏偉藍圖。
1984年“兵改工”后,陳七華從南疆轉戰(zhàn)三門峽,投身隴海鐵路改造工程既有線施工。“那時的火車都是蒸汽機,在上坡時需要兩個車頭用力拉動,會有特別大的噪音和劇烈震動。而我們生活區(qū)距離鐵路只有十幾米遠,躺在12個人一間的帳篷里,地面震動起來就像是給我們免費按摩一樣?!标惼呷A笑著說道。這是他對青春和戰(zhàn)友情誼的珍貴回憶,時光雖漸行漸遠,但他永遠記得那一群充滿熱血的小伙子們。
作為中國鐵路行業(yè)的奠基者和開拓者,鐵道兵們懷著對鐵路事業(yè)的熱愛和責任感,不畏艱辛,奮力保障鐵路建設,用無私奉獻和兢兢業(yè)業(yè)的精神為鐵路文化打下了深厚的底蘊。而他們自己也成為鐵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的陳七華已經63歲,時光帶著他的青春飛逝,也帶著他見證了新時代鐵路建設者們的工作和生活。他堅信未來國家鐵路事業(yè)的發(fā)展會更加智能化、高速化和綠色化。因為它早已不僅僅是一條簡單的交通線路,而是一種文化、一種信仰、一份責任和承諾,更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敏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