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久国产精品黄毛片入口,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亚洲V国产V无码V二区

鷹廈線上的“隧道攻堅老虎團”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作者:蘭月有? ?時間:2023-07-28?【字體:??

江西省鷹潭火車站鐵軌旁,立著一塊斑駁的零號水泥標注碑,碑上標志著一項奇跡工程的起點,對于國家而言,“它”有著極為特殊的含義。1955年,年輕的新中國百廢待興,福建前線國防建設急需修筑鐵路。這條北起江西鷹潭、南至福建廈門的鐵路——鷹廈鐵路,應運而生。

為了盡快修通這條鋼鐵巨龍,鐵道兵先后調(diào)集8個師和一個獨立橋梁團加上閩贛兩省10余萬民兵投入施工,最終僅用20個月就“搶建”完成了這條原計劃3年建成的鐵路,然而在那個機具極度匱乏的年代,打通這條698公里、有著“山區(qū)鐵路”之稱的鐵路線,就算是原計劃的3年工期,對建設者而言也是極為困難的。

1956年12月9日,鷹廈鐵路最后一根鋼軌鋪設完畢;1957年4月12日,一列從鷹潭站開出的列車安全抵達終點站廈門,鷹廈鐵路提前一年多建成通車。這項偉大的工程結(jié)束了福建不通鐵路的歷史,徹底解決當時福建“手無寸鐵”的現(xiàn)狀,對當時加強福建國防、促進國內(nèi)經(jīng)濟發(fā)展都有著重要作用。

在福建省的版圖上,武夷山脈、戴云山脈橫亙其中,那里層巒疊嶂、山高嶺峻、云深林茂,山地丘陵占全境面積的80%,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鷹廈線必須穿越巍峨的武夷山脈,這就要求必須開鑿一連串隧道,架設多座橋梁,其中的大、小禾山成了鐵道兵必須征服的“鬼門關”,其中大禾山隧道長達1460米,是鷹廈線上最長的一條隧道,這在當時國內(nèi)也不多見,而擔任這項艱巨任務的部隊就是中鐵二十三局三公司的前身——鐵道兵第五師二十三團。

大禾山隧道是二十三團從朝鮮回國后修建的第一座隧道,也是鐵道兵參加國家社會主義鐵路建設中遇到的第一座長隧道。大禾山隧道難在哪?難在“設備落后”“隧道跨度長”“經(jīng)驗不足”“巖石硬度高”……隧道內(nèi)多為15級以上的堅硬花崗巖,石質(zhì)堅硬且節(jié)理細密不一,開挖還時常遇到裂隙水,被稱為全線的“咽喉”工程。

施工初期,由于部隊缺乏隧道施工經(jīng)驗,加之施工環(huán)境惡劣,開鑿工作十分困難?!敖摇比ノ湟纳降谋砥?,山體是清一色的花崗巖,他們用鋼釬、大錘鑿炮眼,扛著沉重的風鉆機猛烈沖擊著堅硬的巖石,鉆花鉆得直冒火星,但還是鉆不進、炸不爛,進度緩慢。

戰(zhàn)士們在打風槍(蘭月有 供圖)

按照計劃,隧道的掘進速度是日進2.4米,但剛開始施工時,日進度不到1米。二十三團一連連長尹尚龍,這位原野戰(zhàn)軍的老炮手,為此寢食不安,連續(xù)幾天幾夜泡在工地上。他把炮眼圖掛在床頭,睡覺也都在琢磨爆破方法,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

隧道內(nèi),炸藥、雷管被送進洞的前沿,清篩、抬筐、運石,咳嗽聲此起彼伏,有的人雙肩被壓得紅腫出血,有的人眼睛被灰塵刺得生疼,缺乏送風設備導致洞內(nèi)環(huán)境異常艱苦,有的人惡心嘔吐,有人暈倒掐人中、吃點藥,恢復過來又投入戰(zhàn)斗,所有人都在和時間賽跑。

當時的掌子面因為沒有合金鉆花、膠汁炸藥,堅硬的花崗巖怎么都不愿作出“讓步”;冬季在荒山野嶺,因為沒有熱水,下工后盡管一身泥漿,回去也洗不上澡;士兵晚上在山里站崗沒有大衣,因此常凍得感冒生病。當時的鐵道兵司令員王震多次親往工地視察,和指戰(zhàn)員們一同研究改進施工方法,進洞打風槍,大大鼓舞了部隊士氣。

王震對視察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了改進,增加了機械裝備,保證炸藥、鉆頭供應;同時立即給隧道施工部隊提高伙食標準,每人每天補助2兩黃豆,風槍手增加1個雞蛋、1兩奶粉;每個洞口都建立澡堂,使戰(zhàn)士下工后能洗上熱水澡;給在冬天寒冷的山區(qū)部隊每人發(fā)一件大衣,隧道部隊增發(fā)雨衣和棉工作服……

這些措施,改善了部隊的生產(chǎn)、生活條件,從而激發(fā)了指戰(zhàn)員們的勞動熱情,進度也隨之加快。1.7米、5米、6米、7.4米、8.4米、19米……戰(zhàn)士們憑著一顆顆頑強的決心、一股股堅韌的毅力,不斷刷新著紀錄。尹尚龍所在的1連,被譽為尖刀連,創(chuàng)造了1天掘進導坑19.5米新紀錄。隧道打通了,戰(zhàn)士們歡呼著互相擁抱。

“雙手磨出千層繭,汗水沖開萬重山?!憋L鉆機發(fā)出狂烈的吼聲,爆破的巨響震撼著山谷,靠著鋼釬鑿、鐵錘夯、土箕運,肩扛手抬的生產(chǎn)方式,以“山大沒有我們決心大,石堅沒有我們意志堅”的英雄氣概戰(zhàn)天斗地,克服石質(zhì)堅硬、空氣稀薄、導坑狹窄等各種困難,大禾山在這群鐵道兵面前,一步一步讓開了路。

大禾山隧道(蘭月有 供圖)

最終經(jīng)過235個日與夜的奮戰(zhàn),大禾山隧道于1956年2月順利貫通,這條1460米長的隧道硬是比計劃工期提前了118天鑿通,在隧道建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鐵道兵五師二十三團一營一連也因此被鐵道兵黨委授予“大禾山隧道尖刀連”錦旗,工程竣工后,二十三團被中央軍委授予“隧道攻堅老虎團”旗幟。據(jù)悉,該旗幟已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

“背上了那個行囊扛起那個槍,雄壯的那個隊伍浩浩蕩蕩,同志呀,你要問我們哪里去呀,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啊,迎新活動上我第一次聽到了這個旋律的畫面隱隱浮現(xiàn),彼時似乎就已經(jīng)刻錄進了腦海,我的外祖父也是一位老兵,小時候常和我說起他和戰(zhàn)友的事,每次談起部隊,他就能“高談闊論”,每當想起鐵道兵,“我們要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就讓我剝離思緒,告訴自己,我也是這支鮮紅部隊的傳承人。

看著每年迎接新員工的活動視頻,一股股朝氣蓬勃、充滿理想的新鮮血液加入“中國鐵建”大家庭,自豪感便油然而生。75載篳路藍縷,40年光輝歷程,“哪里的鐵路最難修,就派我們的鐵道兵……”偉人的殷殷囑托將由新時代鐵建青年接續(xù),“鷹廈線上英雄創(chuàng)奇跡,移山填海美名萬代傳”的傳說將由新時代鐵建青年傳承,幾頁薄紙不足以寫下鐵道兵75年的光榮歷程,但“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道兵精神將在鐵建青年身上代代流傳。

【編輯: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