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鐵建設西南公司承建的全國首座整體流線型彩色清水混凝土覆土式博覽建筑群——重慶大河文明館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標志著該工程進入機電安裝、園林景觀和裝飾裝修階段。
大河文明館項目鳥瞰(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重慶大河文明館占地約6公頃,總建筑面積約1.9萬平方米,是重慶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念、打造長江生態(tài)文明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的重要項目,是重慶市“十大”新型建筑之一。
精益求精,匠心打造建筑“工藝品”
“該工程87.5%的建筑結構為異形單曲及雙曲面結構,含有雙層螺旋墻、錐形殼體、弧形梁、傘形柱等結構,建筑造型奇特且無規(guī)律可循?!敝需F建設西南公司大河文明館項目負責人宣志杰說。
異形雙曲面結構(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建立工程施工模型,自主研發(fā)“定位盤+背楞”支撐體系,創(chuàng)新運用多種三維建模技術、計算機編程技術和異形曲面施工技術提取三維曲面數據,并通過三維模型反復進行施工模擬演練,不斷優(yōu)化異型龍骨、清水模板的下料尺寸和安裝工序?,F場每一個曲面造型都由符合曲率要求的“小模板”拼接而成,一塊模板需要經過曲度數據提取、計算機三維建模、數控機床加工、定位盤安裝、模板拼接打磨、凹縫條及嵌面板安裝等10余個工序施工后,才能被安裝到固定點位?!拔覀児灿媰?yōu)化了5650張模板施工圖,完成4萬多個標高點、7萬多個測量點放線,完成68萬米背楞和定位盤安裝?!毙窘苷f。
匠心獨運,攻克全國性施工技術難題
“無需任何外部涂裝,混凝土就是建筑的肌膚?!睘檫_到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藝術效果,大河文明館以本工程山體剖面土壤顏色——赭紅色作為混凝土主色,直接把混凝土本身的肌理和質感作為一種自然裝飾面。
赭紅色“開花柱”混凝土造型(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為“創(chuàng)造”出這種獨一無二的彩色生態(tài)混凝土,項目團隊經過多方考察,積極探索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運用,對清水混凝土標號、顏料用量、砂石類型、纖維用量、木紋類型等進行40余次配比試驗,反復試驗、調整混凝土的色彩和質感。在經過114組樣品比對和修正后,項目團隊終于試配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彩色生態(tài)混凝土,并達到觀之有紋理、觸之有肌理的藝術效果。
在工程主體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創(chuàng)新運用“切截面”“投影法”“逆作法”等多種雙曲面異形結構施工技術,特別是開花柱、傘形柱、桃心柱等結構的鋼筋放樣和加工完全沒有相關文獻借鑒,項目團隊自學鋼筋翻樣及加工技術,克服異形開花柱體施工、雙螺旋殼體結構施工、非對稱錐體結構施工等重重阻礙,成功攻克了全國首例異形雙曲面彩色木紋清水混凝土施工難題,高質量完成工程主體結構施工任務。
“治”“施”兼顧,寫好工程建設生態(tài)答卷
大河文明館工程位于廣陽島東北角,以廣陽島大開發(fā)時期遺留的5座“土堆”山體順勢而建,內部空間隨“土堆”自然成形,通過凸起的建筑與山體共同形成“北斗七星”的藝術造型,形成“形于山、嵌于地、隱于田、望于江、成于氣”的效果。
圍繞現狀土堆山體環(huán)山而建(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秉承“兩山”理念,按照“大保護、微開發(fā)、巧利用”的建設原則,固土護坡、綠化植被,對土堆山體進行修復和綠化,最大程度保護好山體原有的植被群落和水文生態(tài)。他們堅持“綠色建筑三星級”標準,嚴格控制預拌混凝土、防水材料、保溫材料等建筑材料綠色標準,對建筑垃圾進行破碎回收再利用,變廢為寶制作透水磚和混凝土砌塊;引入生活污水處理系統(tǒng)、雨水回收利用系統(tǒng)等設備,從源頭做好河流湖泊濕地的生態(tài)保護工作。項目部還積極引入空氣源熱泵、江水源熱泵、太陽能路燈等節(jié)能減排設備,項目投用后預計平均每年減碳約246.4噸。
高效建造,打造精品標桿示范工程
為加快推進工程進度,項目部積極開展勞動技能競賽活動,比技術、比進度、比安全,掀起了大干快上施工熱潮。他們晚上加班研究施工圖紙、編制施工方案,白天深入現場監(jiān)督指導施工,按照“早中晚”三班制爭分奪秒搶抓工程節(jié)點目標任務。他們還開辦“安全積分兌換超市”、引入AI智能抓拍監(jiān)控設備、沉降觀測設備等,為項目安全高效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據了解,項目建成后將用于展示世界流域文明、中華大河文明的演進史和長江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成效,對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fā)展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施工人員進行細部剔鑿(中鐵建設西南公司 供圖)
【編輯:敏業(y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