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兵開發(fā)大興安嶺紀念碑
7月8日至9日,中國鐵建十三局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雷升祥,攜機關有關部門一行,專程趕赴集團公司的前身--鐵三師所在地大興安嶺首府加格達奇,來到先輩們曾經戰(zhàn)斗和生活過的地方,尋根問源、重溫歷史;拜謁先輩、告慰英靈;承繼傳統、弘揚文化。
1964年,在社會主義建設如火如荼之時,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fā)建設大興安嶺,打開“綠色寶庫”,鐵道兵三、六、九師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開赴“高寒禁區(qū)”,廣大官兵風餐露宿,沐雨櫛風,爬冰臥雪,戰(zhàn)天斗地,修建了全長677公里的森林鐵路,全國各地急需的寶貴木材資源,通過森林鐵路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大江南北,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
六師和九師于七十年代撤出大興安嶺后,三師繼續(xù)修建塔韓、伊敏等支線,直到1988年將機關遷至長春市,是鐵道兵駐大興安嶺時間最長的一個師。20多年艱苦卓絕的奮戰(zhàn),不僅圓滿完成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交給的任務,而且把鐵道兵精神深深扎根到大興安嶺這片土地。
在“八一”建軍節(jié)前夕,在該集團即將開始第二次戰(zhàn)略轉移和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之際,集團機關專程赴加格達奇,意義重大。兩天來,機關一行在雷董事長的帶領下,參觀了鐵三師舊址;在鐵道兵紀念碑前,在激情澎湃的《鐵道兵志在四方》歌聲中,舉行了簡短而隆重的敬獻花籃儀式;在烈士陵園,一束束菊花、一杯杯白酒,敬獻給烈士。同時,雷董事長還會見了大興安嶺地區(qū)行署專員,和4名鐵三師老戰(zhàn)友進行了座談和交流,向他們贈送了企業(yè)宣傳片和紀念品。
雷董事長在紀念碑前做了致辭。他談到,我們這次大興安嶺之行,是一次追尋歷史足跡,重溫鐵道兵奮斗歷史的緬懷之旅,也是一次挖掘企業(yè)文化之源的尋根之旅。這段歷史,是鐵道兵獻出熱血的歷史,有483名烈士長眠在大興安嶺;這段歷史,是為共和國建設做出重要貢獻的歷史。鐵道兵文化,誠如葉帥所說,“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边@是一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沒有任務困難可以壓跨我們鐵道兵人。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前輩曾經在這里的付出,我們企業(yè)任何一代人,一定不要忘記歷史,忘記歷史就是背叛。軍旗不倒,軍魂不散。我們中國鐵建和十三局集團,將繼承鐵道兵拼搏的精神、奮斗的精神,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yè)中,獻出我們新的力量,做出我們新的貢獻,在地球上再樹立起一座座新的豐碑。
在會見大興安嶺地區(qū)政府官員時,行署副專員李英瑞對鐵道兵在大興安嶺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鐵道兵精神也已成為大興安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雷董事長表示,鐵三師從抗美援朝回來后,響應中央軍委號召,開發(fā)大興安嶺,為鐵道兵也為三師書寫了一段輝煌的歷史,這里有我們的歷史和文化的根,不管我們當年在沒在這里戰(zhàn)斗過,不管這段歷史是誰寫的,我們都要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在企業(yè)即將進行第二次戰(zhàn)略轉移和第三次創(chuàng)業(yè)之際,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我們尋訪大興安嶺,傳承鐵道兵的精神和文化,就是為了把企業(yè)做大做強。我希望今后每屆班子都要尋訪大興安嶺,還要從企業(yè)員工中選派代表來,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年輕一代了解鐵道兵,了解鐵三師,尋找精神源泉,發(fā)揚鐵道兵傳統,傳承鐵道兵精神,讓這種獨特的鐵軍文化,不斷引領和激勵企業(yè)加快發(fā)展、永遠向前。
獻花儀式
十三局集團董事長雷升祥在紀念碑前講話
在紀念碑前合影
瞻仰烈士墓